香港生物科技巨头Zentrogene意外宣告停业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5
震惊!我从没想过会亲眼见证这家巨头的倒下
今天是2月18日,香港中环的雨下得特别大。我站在Zentrogene总部大楼前,看着玻璃幕墙上那个曾经光彩夺目的标志,心里堵得慌。就在20分钟前,我的手机突然蹦出十几条消息提醒——"香港生物科技巨头Zentrogene意外宣告停业"。
作为跟跑医疗板块整整8年的财经记者,我的手居然在微微发抖。5年前专访其创始人张明远时,他自信满满地告诉我:"我们要做亚洲的生物科技灯塔。"谁能想到,这盏灯会以这种方式熄灭?
从天堂到地狱的72小时漩涡
现在回想起上周五的行业酒会,一切都有迹可循。当时Zentrogene的CFO李敏(化名)躲着所有人的目光,独自在角落灌了三杯威士忌。我上前打招呼时,她反常地立即转移了话题:"最近港股表现如何?"现在我才明白,那时公司可能已经在准备停业公告。
今早9点15分,港交所突然发布的公告像炸弹般引爆市场。公告称:"Zentrogene即刻停止所有业务运营,已申请临时清盘。"我看了一眼股票走势——那个惨烈的垂直落体,从每股28港币直接跌到0.42港币,用时23分钟。
实验室里的一夜
特殊渠道,我联系到还在大楼里收拾个人物品的研发主管王博士。"昨晚11点保安突然锁了样本库,"他的声音哽咽了,"我们花了三年培育的转基因小鼠...现在全都要安乐死。"电话那头传来玻璃器皿碰撞的脆响,"最痛心的是PD-1/PD-L1抑制剂,三期临床数据明明那么好..."
特别讽刺的是,就在三天前,公司官网上还挂着"招聘博士后"的公告。市场总监林小姐偷偷告诉我,她上周刚谈妥的2000万港元政府补贴,现在连支票都还没来得及入账。
那些被按下暂停键的人生
在公司后门的雨棚下,我遇到了实习生小梁。这个港大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学霸,本来下个月就要转正。"房东刚发短信催房租,"她抹了把脸,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我的毕业课题数据全在公司服务器里..."
更残酷的是楼下7-11收银员无意间说的话:"最近好多穿白大褂的来买泡面呢。"据我所知,Zentrogene有37%员工是香港优才计划引进的内地专才,他们的工作签证绑定的就是这份突然消失的工作。
解剖一家巨头的突然死亡
翻着这五年来的采访笔记,那些预警信号简直触目惊心:2021年疯狂扩招导致人力成本激增45%;去年三月首席科学家出走时带走了整个CAR-T团队;最致命的是上月曝出的"试剂盒数据疑似造假"传闻——虽然公司极力否认,但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集体出逃。
在湾仔一家茶餐厅里,某对冲基金经理给我看了组可怕的数据:"他们烧钱速度是行业平均值的2.3倍,但专利转化率只有1.7%。"桌面上油渍斑斑的餐巾纸上,他用叉子画了个陡峭的曲线,"这种商业模式,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一滩泛着蓝光的生物废料
下午4点20分,我设法进入了他们位于大埔的研发中心。穿过贴着"本区域需二级防护"标识的走廊,眼前的景象让我胃部抽搐:价值千万的流式细胞仪敞着机箱被遗弃,培养箱里还有正在腐烂的细胞培养皿。最诡异的是角落排水槽里,某种荧光试剂正泛着幽幽蓝光。
保安老周说,管理层昨天半夜来过,"张总亲手格式化了主控电脑,带走六个移动硬盘。"而普通员工今早收到HR邮件,说"个人物品请于48小时内认领,逾期视为放弃"。
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
傍晚时分,连锁反应开始显现。为Zentrogene提供培养基的本地供应商股票跳水14%;其CRO合作方紧急发声明撇清关系;连港岛某着名私立医院都暂停了基于他们技术的癌症早筛服务。
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巨幕下,我看到实时更新的新闻跑马灯:港交所谴责、消委会收到83宗投诉、劳工处设立特别咨询点...而最刺眼的是供应商们拉的横幅——"Zentrogene还钱!"黑色毛笔字在雨中渐渐晕开。
当梦想变成一场豪赌
晚上9点,我在跑马地的酒吧里碰到了前董事会成员陈先生。"去年融资时我就警告过,"他晃着威士忌杯里的冰块,"用估值绑架研发是死路一条。"原来公司为冲高估值,把70%研发预算都砸在了"基因编辑美容"这种噱头项目上。
酒保突然调大了电视音量——财经主播正在分析:"...现金流断裂并非偶然,这种all-in式创新本质上就是俄罗斯轮盘赌。"我想起办公区墙上那句褪色的标语:"改变人类基因命运",突然觉得无比讽刺。
黑暗中还有人点着微光
凌晨1点15分,我的Line突然收到王博士发来的照片。镜头里十几个前员工自发回到实验室,用手电筒照明抢救关键样本。"这些都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希望,"他在消息里写道,"我们没有工资,但还有良心。"
窗外,香港的霓虹依旧闪烁。这座城市的传奇与幻灭每天都在上演,但今晚特别冷。我关掉电脑前看了眼Zentrogene的官网——首页轮播图还停留在"庆祝荣获亚洲生物科技创新奖",而角落里的小字写着:"本网站不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