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检测中心预约

香港家长热议验血查男女技术科学伦理引争议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7

一位香港妈妈的独白:花3000港币验血查男女,我后悔了吗?

验血广告弹窗跳出时,我的手比脑子快

上周二凌晨三点给孩子喂完奶,刷手机时突然跳出个广告:"6周知胎儿性别,准确率99.9%"。黑暗中荧光屏刺得眼睛发酸,我的手指却已经点开了预约链接。丈夫在身旁打着鼾,800呎的蜗居里只有验血套餐的价目表在发亮——最便宜的那种要2980港币,相当于半个月的奶粉钱。

母婴群里的"暗语"让我睡不着

"姐妹们有去过'蓝粉诊所'吗?"宝妈群里突然跳出这条消息,下面立刻跟了三个emoji大拇指。我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想起上周在茶餐厅听到邻桌的对话:"现在谁还等20周啊?我表姐抽个血就知道是招商银行还是建设银行..."这种隐秘的狂欢让人心里发痒。

诊所白墙上的伦理声明像摆设

那个挤在旺角写字楼夹层的小诊所,消毒水味道浓得呛鼻。护士递来的同意书上第六条写着"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却同时塞给我一张粉蓝色宣传单。"上午抽血下午就知道结果啦,很多深圳妈妈专程过来呢。"她说话时指甲上的闪片刮擦着采血管,我忽然想起立法会去年那份《人工生殖技术条例》修正案,此刻就像候诊室墙上那张卷边的海报一样毫无存在感。

三张超声波照片换来的"剧透"

"恭喜呀,是位小公主。"当客服语音从微信里跳出来时,我正在母婴店比对两件连体衣——左边蓝色款打七折。电话那头突然传来大女儿背唐诗的声音,我慌乱间按断了通话。晚上丈夫盯着验血报告发呆:"所以...不用再拼儿子了?"他的叹气声混着楼下茶餐厅的炒菜声,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原本该在五个月后揭晓的惊喜,现在变得像提前拆开的圣诞礼物。

家族群里的红包雨淹没了我

婆婆转发来某名医访谈《香港男女比例失衡背后》,家族群却突然下起红包雨。小姑子兴奋地@我:"女孩好!省下娶媳妇的千万首付啦!"红包封面齐刷刷写着"掌上明珠",可那些明晃晃的金额数字,怎么看都像在给某种隐秘交易结账。

幼儿园面试官多看了我两眼

带大女儿去国际幼儿园面试时,校董太太状似无意地问:"听说现在验血技术进步了?"她摩挲着我女儿的羊角辫,眼神却往我平坦的小腹飘。回家路上经过生殖诊所的灯箱广告,上面"胚胎健康筛查"六个大字在雨中晕开,恍惚间变成了"人生起跑线优选"。

那晚我删除了所有搜索记录

现在每次给二胎擦润肤霜,看到采血针留下的小淤青,就会想起收到报告那晚。我疯狂搜索"验血翻盘案例",直到跳出一条新闻:《深圳查封非法鉴定窝点,现场发现20具女性胚胎》。凌晨四点清空浏览记录时,洗手间的镜子里,我的黑眼圈活像两个沉重的问号。

女儿突然问我"弟弟在哪里"

转折发生在上周四,四岁的大女儿突然抱着玩具熊问我:"妈咪,弟弟是不是藏在你手机里?"原来她早认得出产检APP图标。那天我翻出所有产检照片,一张张讲她如何在妈妈肚里打嗝、踢腿,就像在为自己提前消费的"知情权"赎罪。她打着呵欠说:"妹妹出来会抢我蜡笔吗?"这句童言突然让3000港币买来的"早知道"显得那么荒唐。

茶餐厅阿姐的话点醒了我

今早在楼下冰室,常给我多加片午餐肉的阿姐突然说:"我怀老三时也验过,现在看他打篮球摔断门牙的样子,哪像报告单上冷冰冰的XY染色体?"她的金镯子磕在冻奶茶杯上叮当作响,就像在嘲笑我们这些痴迷开"人生盲盒"的现代人。

我烧掉了那张粉蓝报告单

今早路过诊所,发现玻璃窗贴了新告示:"配合政府专项整治"。回家后我从保险箱取出那份报告,火苗吞噬"female"字样时,忽然想起小时候玩过的戳戳乐——那些被提前捅破的彩纸洞眼,最终都会在整张纸上崩塌成丑陋的缺口。 现在胎动越来越明显,小家伙总在深夜蹦迪。丈夫有天突然摸着我的肚子傻笑:"她该不会是个足球苗子吧?"黑暗中我们谁都没提那份消失的检测报告。楼下传来叮叮车驶过的声音,恍惚间像极了大女儿那串没心没肺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