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新化验所检测结果到底靠不靠谱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13
香港创新化验所检测结果被质疑,我也差点被坑了!
前几天刷手机,突然看到一条新闻说香港创新化验所的检测结果被质疑不靠谱,我当场就坐直了身子——这不就是我上个月刚做过的那家吗?手里的咖啡差点洒出来,脑子里嗡的一声。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最怕的就是这种"花钱买安心结果买来闹心"的事儿,没想到还真让我给碰上了。
那天的检测经历还历历在目
记得那天是7月15号,因为要出差见重要客户,公司要求必须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我查了一圈,创新化验所离公司最近,网上广告打着"政府认可""99.9%准确率"的大字,价格还比别家便宜20%。前台小妹特别热情,拍着胸脯说"我们这里绝对专业",我还傻乎乎地跟人家说谢谢。
现在回想起来,从进门开始就不太对劲。号称"专业医疗团队",实际采样的是个戴着一次性手套的年轻人,棉签在嘴里随便刮了两下就完事了。我问他"这就好了?",他头都不抬地说"够了够了"。当时心里就有点打鼓,但想着这么大个机构总不至于糊弄人吧。
惊爆新闻一出,我连夜翻箱倒柜
看到新闻说可能有假阳性假阴性,我立马翻出抽屉里那份检测报告。白纸黑字盖着红章的报告,现在看却像定时炸弹——要是我当时真带着病毒出差了呢?要是我因为这个假阴性传染给客户了呢?后背一阵阵发凉,手都有点抖。
更气人的是,我同事Lisa上周才在这里做过孕检,听说这家机构还涉及基因检测业务。她现在怀孕四个月,天天以泪洗面,生怕检测结果有问题影响孩子。我们几个同事建了个群,都在互相安慰,可谁心里都没底。
官方回应避重就轻,市民怒火中烧
卫生署开记者会那天,我们办公室所有人都在看直播。发言人说了半小时,核心意思就三点:"正在调查""已经警告""会加强监管"。我隔壁工位的王叔气得把笔都摔了:"我花了两千块做癌症筛查,就换来一句正在调查?"
最魔幻的是翻开评论区,有人爆料说亲眼看见检测样本堆在走廊没冷藏,还有人说结果都是随便填的。这些爆料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看着自己手里这份报告,心里直发毛。我家楼下卖鱼蛋的阿婆都说:"现在这世道,连化验所都信不过咯。"
我们普通人的维权路有多难
昨天打了12315投诉,客服让我准备检测报告原件、付款凭证、身份证复印件...光收集材料就跑了三趟。今天去他们化验所要说法,前台换了个冷面小哥,说"领导不在",让填表等回复。我问他等到什么时候,他耸耸肩说不知道。
做小生意的张姐更惨,她因为这里出的阳性报告被隔离两周,后来复查三家医院都是阴性。找他们赔偿损失,对方轻飘飘一句"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就打发了。看着她手机里关店期间拍的冷清铺面,我都替她心酸。
选择检测机构血泪教训
现在算是明白了,选检测机构真不能图便宜省事。我整理了几条血泪教训:看有没有CMA认证标志;查机构有没有上过黑名单;再者采样过程不规范的就赶紧走人。最重要的是,涉及健康的检测,宁可多花点钱去正规医院。
闺蜜问我以后怎么办,我说就当花钱买教训吧。但这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心酸——我们老百姓想求个安心怎么就这么难?现在每天上班路过那家化验所,看着还在排队的人群,真想喊一嗓子:别去了!可惜,没人会听。
检测乱象背后谁该负责
和朋友喝酒聊起这事,在医管局工作的老周直摇头。他说现在私人检测所遍地开花,有些老板连试管和离心机都分不清,租个办公室就敢开业。监管部门人手不足,往往是出了事才来查,罚款还没人家一天赚得多。
我们小区业主群都在传,说创新化验所的老板开着保时捷住半山豪宅。而我这半个月为这事吃不下睡不好,眼底都熬出黑眼圈了。昨天遇见楼里那位独居的刘奶奶,她颤巍巍地问我:"小伙子,你说我们这些老人家还能信谁啊?"问得我心头一紧。
希望这次事件能换来改变
写这篇文章时,电视里正在放立法会讨论加强检测监管的新闻。希望这次真能痛定思痛,别让老百姓的信任和健康再被辜负。不过说实在的,经历这一遭,我现在看见任何检测广告都下意识皱眉——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很难挽回。
下午收到卫生署短信,说可以免费复检。我苦笑着删掉了信息,上周已经自费去玛丽医院重新做过了。花出去的钱、浪费的时间、那些担惊受怕的夜晚,谁来补偿呢?可能能得到的,只有手机相册里那张作废的报告截图,和一段再也不想回忆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