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zentrogene停止运营震惊业内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9
"那天早上,我收到了同事发来的简讯,指尖突然就僵在了屏幕上"
作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二年的老记者,我自以为见惯了风浪。但手机屏幕上那句"Zentrogene今早突然宣布停止运营"还是让我手抖得差点摔了咖啡杯——这家被誉为香港基因检测界"黄埔军校"的龙头企业,昨天还看到他们在科学园举办新技术发布会,今天就突然倒下了?
"全员解散邮件发送时,实验室的PCR仪还在运行"
辗转联系到的前员工小林语音里带着哽咽:"管理层凌晨三点群发的邮件,要求所有人上午十点前收拾私人物品离开。最讽刺的是,当时三楼实验室的基因测序仪都还没关机,样本还插在机器里..."电话背景音里还能听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她说正在连夜修改简历,"三个未结清的孕期筛查项目客户的报告,可能永远无法交付了"。
"那些被掐断的科研梦想,比烧钱更让人心痛"
在红磡某咖啡馆见到研发总监Dr.陈时,这个曾意气风发的牛津博士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色。"我们差三个月就能完成肝癌早筛试剂盒的临床验证,"他用力捻着咖啡杯沿,"现在团队电脑里的研究数据可能很快就会格式化"。桌上摊开的笔记本里,还夹着去年团队在《自然》子刊发表论文的校样稿,页边写满的批注像无声的抗议。
"合作医院的电话被打爆,孕妈们的崩溃谁来安抚"
旺角某私立医院的林护士长向我展示了她昨天的通话记录:47个未接来电。"都是交了8000港币做无创产前检测的孕妇,现在连报告解读医生都联系不上。"说到有个暴躁的丈夫在诊室摔椅子时,这个从业二十多年的资深护士突然红了眼眶,"最揪心的是有个高风险产妇,本该上周出报告..."
"从融资宠儿到突然猝死,资本为何集体撤资"
翻查Zentrogene的融资历史简直像看惊悚片——去年B轮还获得高瓴领投的2.3亿港元,今年Q1突然所有董事会席位撤换。某风投partner在兰桂坊酒吧灌下第三杯威士忌后吐露实情:"其实C轮尽调时就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数据库,80%样本竟然是从第三方买的..."玻璃杯映出他扭曲的苦笑,"但当月我们还是签了Term Sheet,现在想想真是行业集体癫狂"。
"基因检测行业的至暗时刻:信任比技术更难修复"
深夜的港岛东区走廊上,某竞品公司CEO的香烟在黑暗里明明灭灭:"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现在客户连阴性报告都不信了。"他扯松领带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有个客户今天非要我们当着她面把血样滴到试剂盒里——这行业倒退回了跳大神时代。"
"被留下的不只是员工,还有冰柜里那9000份样本"
当我特殊渠道进入他们锁闭的实验室时,-80℃冰箱的警报声格外刺耳。贴着"乳腺癌遗传筛查"标签的盒子里,血液样本正在缓慢升温。安保人员说 liquidation firm(清盘公司)根本不懂这些需要特殊处理的生物样本价值,"可能下周就当医疗垃圾处理掉"。冷藏柜玻璃上凝结的水珠,像极了前员工们无能为力的眼泪。
"在这座金钱永不眠的城市,科技理想原来也会猝死"
离场时在电梯遇见抱着纸箱的IT主管,他苦笑着给我看服务器机房的钥匙:"知道吗?我们花三年建立的AI分析系统,现在估值还不如这些戴尔服务器的残值。"电梯下行时,透过玻璃幕墙看见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那些曾经照亮过无数科技梦的霓虹,此刻讽刺得让人睁不开眼。
"当潮水退去,我们该如何重建行业的裤子"
生物科技行业协会的紧急会议上,争论持续到凌晨。有位白发教授突然拍桌而起:"各位,现在不是推卸责任的时候!"他颤抖的手指向窗外启德邮轮码头的方向,"1930年代香港的假药风波,是靠全行业联名质量保证书渡过的。"满屋子的咖啡杯见证着,在太阳升起前,一份《基因检测伦理公约》的初稿终于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