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Zentrogene突然宣布全面停止营业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9
Zentrogene倒闭震惊香港:年轻人的基因检测梦碎?
香港基因检测行业近日发生"地震"——本地知名机构Zentrogene突然宣布全面停业,官网关闭、客服失联,大量预付款客户投诉无门。这个曾打着"高科技、低价格"旗号迅速走红的创业公司,猝不及防的倒闭不仅让投资者血本无归,更让数千香港年轻人的健康数据陷入灰色地带。
一夜关门的"科技新贵"
5月15日早晨,不少预约检测的市民发现Zentrogene官网无法访问,各分店电话均提示"暂停服务"。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停业原因是"不可预见的财务困难",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记者实地探访其铜锣湾旗舰店,发现门口已贴上业主的欠租告示,店内只剩零星设备。
"上周刚花8888港元购买了全套基因检测套餐,现在连报告都拿不到。"25岁的办公室文员阿May向记者展示付款记录。类似案例在社交平台大量涌现,消费者委员会证实已收到超过300宗投诉,涉及金额可能超千万港元。
风口上的"精准医疗"为何突然坠落?
基因检测行业近年成为投资风口,Zentrogene在2021年高调进军香港市场时,凭借299港元的低价HPV检测迅速打开年轻人市场。其营销策略充满"网红"元素:ins风检测中心、KOL带货、社交平台裂变优惠,甚至推出"情侣基因配对"等娱乐化产品。
香港医疗检测协会主席李家伟博士指出隐忧:"部分机构将严肃医疗检测包装成快消品,用低价抢占市场后,往往难以维持检测质量所需的实验室投入。"据悉,Zentrogene去年就因检测结果误差问题被卫生署警告。
数据安全的"定时炸弹"
比经济损失更令人忧心的是数据隐患。基因检测需要提供唾液样本和详细健康问卷,这些包含个人生物特征的敏感数据现在下落不明。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表示已启动调查,但法律专家指出,若公司破产清算,数据处置可能成为法律灰色地带。
"想到自己的DNA数据可能被随意处置就毛骨悚然。"曾参与癌症风险评估的港大学生陈某担忧道。目前已有网民组建维权群组,讨论集体诉讼事宜,但律师提醒,跨境服务器存储等问题可能大幅增加维权难度。
Z世代的健康消费陷阱
事件折射出年轻人健康消费的新趋势。某大学市场调研显示,18-35岁群体中,42%愿意为基因检测付费,远超其他年龄层。心理学教授周敏分析:"社交媒体的疾病焦虑营销+科技感的包装,很容易打动追求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
消委会2023年报告显示,涉及医疗检测服务的投诉中,83%来自40岁以下消费者。常见的营销话术包括:"一个检测预防所有癌症""你的祖源秘密大揭晓"等具有误导性的承诺。
行业洗牌中的生存法则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倒闭或将引发行业整顿。目前香港提供类似服务的机构超过50家,但真正具备ISO认证实验室的不足10家。养和医院精准医学中心总监提醒消费者注意三大关键点:
确认机构是否持有《私营医疗机构条例》认证
要求查看实验室 accreditation证明
避免预付大额检测套餐费用
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拷问
事件也引发对科技创业公司商业伦理的讨论。城市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指出:"当企业将医疗检测当作互联网产品运营,用烧钱换流量时,就可能牺牲质量管理投入。"值得关注的是,Zentrogene倒闭前两周仍在各大平台投放广告招募"基因合伙人"。
立法会议员陈凯欣透露,正推动修订《商品说明条例》,拟将基因检测等新兴医疗服务纳入重点监管范畴,要求企业设立第三方托管账户保障预付款安全。
数字时代的消费觉醒
这次事件给热衷科技消费的年轻人上了沉重一课。网络红人"医学生阿Lin"制作的《基因检测防踩坑指南》视频三天获得50万点击,她建议:"别被科技外衣迷惑,任何医疗行为都要回归两个本质问题:谁在做检测?出了问题找谁负责?"
随着香港逐步恢复跨境旅游,业内预计医疗检测市场将继续扩大。消费者如何在科技创新与风险防范间取得平衡,Zentrogene事件提供了一个残酷但生动的案例。当健康遇上商业模式,或许我们最该检测的不是基因,而是企业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