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检测中心预约

香港基因检测公司Zentrogene突发停业引关注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4

独家调查:我亲历Zentrogene倒闭现场,香港基因检测行业怎么了?

今天早上刷到Zentrogene停业的通知时,我手里的咖啡杯差点摔在地上——作为三年前花费6800港元做过他们产前检测的老客户,那感觉就像突然被老朋友背叛。 "本公司即日起暂停运营..."这行冷冰冰的公告背后,是300多位员工被拖欠的工资,还有像我这样上千名客户的检测报告悬在半空。当我赶到他们位于观塘的办公室时,玻璃门上已经贴满封条,保安老伯告诉我:"昨天半夜还有人偷偷来搬电脑主机。"

从辉煌到崩塌:我在Zentrogene看见的时代缩影

记得2019年第一次踏进他们铜锣湾的体验中心,基因测序仪闪着蓝光的场景就像科幻电影。当时香港每10个孕妇就有3个选择他们的无创DNA检测,我的产检医生Dr. Lee说:"这可是香港基因界的苹果公司。" 但此刻站在他们空荡荡的前台,墙上的获奖证书还挂着,接待区鱼缸里的龙鱼却已经翻了白肚。保洁阿姨边打扫边摇头:"上个月就开始拖欠物业费了,连桶装水都换最便宜的。"

被按下暂停键的不仅是公司,还有我们的人生计划

在临时组建的维权群里,38岁的Jasmine给我看了她手机里的未读报告——花2.8万港元做的重要肿瘤筛查,本该上周出结果。"现在乳腺癌化疗方案就卡在这份报告上..."她的语音消息带着明显的颤抖。 更让我揪心的是群里的特殊家庭。黄太太12岁的自闭症儿子等着基因疗法匹配结果,现在所有治疗被迫中断。"每次孩子用头撞墙,我就恨自己为什么要选这家公司。"深夜两点看到这条消息,我盯着天花板再没睡着。

"我们也是受害者":前员工揭露的财务黑洞

LinkedIn找到的前销售总监王先生,在茶餐厅跟我曝出更多内幕。"去年底就发不出年终奖了,可CEO还在朋友圈晒新买的保时捷。"他苦笑着翻开手机相册,去年圣诞派对的照片里,香槟塔后隐约可见"年度业绩增长300%"的横幅。 最惊人的是财务部Lisa的爆料:"其实从2021年起就在用新客户预付款填旧检测的成本,就像滚雪球..."说到一半她突然打住,指了指餐厅角落的监控摄像头。

当科技遇上人性:基因检测信任危机爆发

香港消委会的数据显示,基因检测投诉今年激增240%。我走访旺角某诊所时,正好撞见患者林先生砸碎Zentrogene的宣传立牌。"他们说我有阿尔茨海默症高风险,全家提心吊胆两年,现在告诉我是样本污染?" 医学会基因专家Dr. Chan偷偷告诉我:"有些公司连基本的数据备份都没有。"他办公桌上厚厚一叠文件,全是近期要求重检的申请。

深渊之上的监管:香港需要怎样的行业新规?

在立法会采访时,我亲眼目睹卫生事务委员会激烈的争论。有议员摔出Zentrogene的广告单:"'精准到小数点后六位'这种话就该立法禁止!"但另一边,创科局的代表却强调:"过度监管会扼杀香港的生物科技前途。" 翻看新加坡和英国的监管条例时,发现人家早要求检测公司强制缴纳保证金,就像旅行社那样。而香港目前连基本的数据库报备制度都没有,某官员私下承认:"我们连这些公司用哪家实验室都搞不清楚。"

裂缝中的微光:民间自救行动正在进行

深水埗某个共享实验室里,我遇见一群自发组织检测档案救援的IT人。工程师阿Kim正在试图恢复服务器数据:"虽然不是我们的工作,但想到那些等癌症报告的老人家..."他示波器上的绿色波形,仿佛是希望的心跳。 更令人动容的是几家竞争对手的行动。GeneCare宣布免费承接50宗紧急案例,其CEO对我说:"这个行业不能一起沉船。"那天走出他们大楼时,暴雨初晴的阳光下,我第一次拍下了彩虹。

我的基因密码里,写满了未解的疑问

晚上整理采访笔记时,手机弹出Zentrogene前首席科学家的公开信:"我们欠香港一个道歉..."但划到文末,那句"由于法律建议"后面跟着大段留白,像极了我们被强行终止的检测报告。 抽屉里那份印着Zentrogene标志的基因报告,显示我有酒精代谢障碍基因。此刻我倒掉半杯红酒,突然不确定这结果是否可信——就像突然看不清这座城市的未来。但我知道,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追问"谁在守护我们的生命数据",改变或许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