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zentrogene基因检测公司宣布终止运营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2
一个创业者的自白:当zentrogene基因检测按下停止键
"我们曾想改写香港医疗的基因"
三年前,当我租下观塘那间不足30平米的办公室时,怎么也没想到故事会这样收场。昨天下午4点37分,我颤抖着手指按下公司官网上那则《终止运营通告》的发布按钮,整个团队挤在会议室里,空气凝固得像实验室里的冷冻样本。
"老板,真的要发吗?"负责技术的阿杰突然抓住我的手腕,他的黑眼圈在顶灯下泛着青紫色——那是连续三个月熬夜调试PCR仪器的勋章。我注意到他工牌上还别着我们第一次团建时的照片,海风吹散了每个人的头发,背景里是西贡码头那片永远波光粼粼的海。
"精准医疗"变成财务黑洞
记得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刚推出"基因科技发展路线图"时,我们的无创产前检测套餐三天接到287个预约。团队里的90后姑娘们每天抱着样本箱在各大私立医院狂奔,白大褂下摆被电梯门夹住是家常便饭。
转折出现在去年第三季度。那天市场总监Luna摔进来一沓报表:"内地检测机构价格砍到我们成本价的1/3,九龙那边三个合作诊所全转单了。"我看着她新做的美甲在报表上刮出几道红痕——那是上周为见投资人刚做的"幸运红"。
冰柜里的96份样本
今早我独自去实验室善后,-80℃冰柜运转声在空荡的厂房里格外刺耳。里面躺着96份还没出结果的癌症易感基因样本,其中12份来自屯门那个乳腺癌互助小组——她们众筹了三个月才凑够检测费。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跳出一条微信:"陈医生,我妈妈的报告..." 光标在对话框闪烁了十分钟,我终究没敢告诉那位蔡小姐,她母亲的高危突变结果正冻在3号冰柜第二层,而我们的牌照后天就要注销。
被资本碾碎的试管梦想
投资人老徐一次来办公室时,把玩着我们的微量移液器说:"东南亚有家搞算命基因的,天使轮拿了2个亿。"他皮鞋尖上沾着午餐的松露碎屑,那是我们再也负担不起的丽思卡尔顿自助餐。
财务部的阿May整理离职文件时,我发现她偷偷在计算器下面压了张便签纸,上面列着所有被欠薪的员工子女生日——最上面用红笔画圈的是她女儿下周三的六岁生日。那个瞬间,我溃败得比恒生指数还难看。
告别信上的咖啡渍
行政小妹坚持要给每位客户手写道歉信。看着她用我们logo定制的钢笔晕染开第37个"对不起",我突然想起开张那天洒在商业登记证上的那杯鸳鸯——当时大家都说这是"风生水起"的好兆头。
傍晚清理董事长办公室时,从文件堆里滑出半盒过期快测棒。2022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就是靠这些政府订单活下来的。窗外的霓虹灯牌准时亮起,对面茶餐厅传来熟悉的"落单"声,一切都像是昨天的复刻。
港岛的基因记忆
关掉总闸那刻,备用电源的嗡鸣戛止。黑暗中那些进口仪器的轮廓,忽然变得像极了初来时二手市场淘的办公家具。走廊尽头还有块没撕掉的"今日检测特惠"海报,边角已经卷曲发黄。
电梯下降的30秒里,我数着楼层按钮回忆每个数字背后的故事:7楼产科诊所曾给我们的检测仪送过锦旗;3楼饭盒阿叔总会给加班的同事多放半勺豉油;G层保安张伯至今还戴着我们去年送的智能手环——虽然他总抱怨测不准他的潮汕人基因。
旋转门外的夜风卷着雨丝扑面而来,身后大厦的玻璃幕墙明明灭灭,倒映着无数个和我们一样的香港创业故事。我紧了紧西装领口,发现第一粒纽扣不知何时掉了——就像那些年认真种下又随风飘散的,关于生命密码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