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提供性别检测服务的医疗机构名单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2
香港性别检测服务背后的冷暖人生:我在诊所亲历的故事
按下电梯21层的按钮时,我的手心已经沁出一层薄汗。作为已婚六年的职场女性,这已经是我第三次造访香港某私立医疗中心的基因检测科。前两次的胚胎染色体筛查都显示"女孩",而婆家那句"总要给家族留个男丁"的叹息,像根刺一样扎在我肋骨间隐隐作痛。
诊所在中环某栋玻璃幕墙大厦里,推门就看到整整一面墙的婴儿照片——他们多数有着圆润的脸蛋和相似的浅蓝色襁褓。护士Vivian用带着消毒水味的文件夹轻碰我手臂:"林太,今日抽血后三工作日就有结果,这次是马来西亚最新引进的敏感度99%技术呢。"她指甲上跳动的草莓图案贴钻,在采血灯下折射出刺眼的光斑。
那些藏在检测报告里的叹息
在香港妇产科医生协会2023年发布的名单里,全港提供此类服务的47家机构中,有12家将"性别筛选"四个字堂而皇之印在宣传册首行。我辗转预约的这家虽未明写,但前台递来的套餐价目表上,"Y染色体溯源检测"后面跟着令人心惊的68000港元标价——相当于我三个月的薪资。
"上周有位深圳过来的妈妈,第四次才验出Y染色体验。"Vivian边扎止血带边聊天,"她当场就哭出来了,说再怀不上男胎丈夫真要找别人生了。"角落里的孕妇杂志封面印着某豪门媳妇抱双胞胎儿子的照片,是《圆满人生》。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游轮正拉响汽笛,与诊室某处隐约的抽泣声混成一片。
金属仪器上的眼泪温度
检测仪器的嗡鸣让我想起三年前在公立医院产房的场景。当助产士说出"千金"那一刻,婆婆转身接电话的侧脸像被冻住的石膏像。后来在母婴室喂奶时,隔壁床产妇的丈夫正对着手机嚷:"跟老家说生了带把的!酒席订最好的!"他挥舞的手臂撞翻了我的保温杯,滚烫的茶水在地面溅出一个苦涩的星形。
现在诊所使用的美国产纳米级基因测序仪,能在怀孕7周时就确认胎儿性别。林医生推着眼镜解释原理时,金属器械在托盘里碰撞出冰冷的脆响。"其实自然受孕的男女比例是106:100呢。"他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巧克力包装——下午三点就要赶去参加儿子的小学入学礼。
粉蓝两种颜色的沉重账单
财务室的打印机正在吐出一张张单据。除了基础检测费,我还勾选了"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GD)"的加项。这意味着如果这次仍是女孩,要额外支付12万港币进行新一轮试管筛选。靠在仿皮沙发上等叫号时,发现扶手上用圆珠笔写着"求菩萨赐男宝"的简体字,末尾三个感叹号划破了人造皮革。
走廊电视循环播放的医疗广告里,穿粉色蓬蓬裙的小女孩正踮脚够橱窗里的洋娃娃。突然插播的婴儿配方奶粉广告却切换成蓝色基调,画外音说着"男宝宝需要更强壮的骨骼发育"。身后传来广东话的争吵片段:"...验血说是女仔就要落掉?你当我是生育机器?"
藏在数据背后的性别天平
卫生署去年披露的数据显示,香港新生儿性别比已失衡至115:100。某个不愿具名的化验所技术员透露,他们接到的内地样本中约30%会在检测为女性后"消失跟踪"。这让我想起闺蜜在私人诊所当护士的警告:"有些中介介绍的'包生男'套餐,其实就是在早期..."她没说完的话消散在咖啡杯升起的热气里。
现在化验单就躺在我的包里。薄如蝉翼的纸张上,"Y-chromosome: Detected"的字样被特意加粗。婆婆得知消息后立即致电老家祠堂说要重修族谱,而丈夫正在婴儿用品店拍摄蓝色连体衣的照片发群里。诊所用浅金色信封封装报告时附赠了叶酸试用装,药片上刻着模糊的字母,在阳光下看起来既像"F"又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