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检测中心预约

香港基因检测巨头泽拓突然宣布停止运营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7

震惊!香港基因检测巨头突然倒闭,我们还能相信谁?

今天早上刷到新闻的时候,我的手都在发抖——香港基因检测行业的老大哥泽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居然毫无预警地宣布停止运营了!作为曾经在他们家做过产前检测的用户,这消息就像一记闷棍狠狠地敲在我脑袋上。 还记得去年陪闺蜜去做检测时,那栋位于铜锣湾的高级写字楼里人来人往的景象。前台小姐姐笑容甜美,实验室看起来高端大气,墙上挂着各种国际认证证书。谁曾想,这样一个表面光鲜的行业标杆,说倒就倒了?

公司大门紧锁 员工集体懵圈

我立刻给还在泽拓工作的学弟发微信,得到的回复让我心都凉了半截:"姐,我们也是今早看新闻才知道的!上周五下班前还一切正常,今早来上班就发现门都锁了,HR在群里发了份冷冰冰的声明..." 学弟告诉我,最惨的是那些刚入职的应届生。有个广州来的小伙子,租的房子押三付一,现在工资没着落,连房租都要成问题。管理层集体消失,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有,员工群里已经炸锅了。

用户数据安全成最大隐患

比起员工的遭遇,更让我后背发凉的是另一件事——我和家人的基因数据怎么办?记得当时签协议时,客服信誓旦旦地说"数据加密存储在境外服务器,绝对安全"。现在公司倒闭了,这些包含我们生命密码的敏感信息会流向哪里? 我试着登录客户平台,网页已经显示404。拨打客服热线,永远都是忙音。辗转联系到一位前技术部员工,他私下告诉我:"服务器维护费早停了,现在谁也不知道数据在哪..."

曾经的行业神话 崩塌仅在一夜之间

翻开泽拓的官网快照(现在已经打不开了),那些闪耀的成就还历历在目:服务超过10万家庭,获得香港科技园重点扶持,号称亚洲精准医疗领导者。就在上个月,他们还在各大母婴论坛投放广告,推新生儿的基因天赋检测套餐。 我去翻找了最近的财务报告(感谢网页快照功能),发现从去年开始,审计报告里就频繁出现"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警示。但普通消费者哪会关注这些?华丽的广告、明星代言、权威媒体报道,构筑的信任堡垒太坚固了。

被拖欠款项的合作伙伴集体讨债

在LinkedIn上刷到几位医疗器械供应商的动态,我才知道泽拓欠下的烂账比想象中严重得多。某试剂供应商晒出聊天记录:"已经拖欠8个月货款,每次催款都用新项目融资来搪塞。" 更讽刺的是,就在宣布停运前一周,泽拓还在某创投峰会路演,PPT上赫然写着"Pre-IPO轮融资中"。现在想来,那些光鲜的融资新闻,恐怕都是续命的强心针吧。

行业监管缺失的代价谁来承担?

愤怒之余,我开始查香港基因检测行业的监管条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个直接关乎生命隐私和健康的行业,居然没有专门法规!某立法会议员的助理告诉我,相关草案讨论了3年还在"研究阶段"。 想起当初选择泽拓,就是看中他们挂在官网的"ISO认证"。现在才知道,这些认证花钱就能买,年检就是走个过场。我们消费者的知情权,在这些灰色地带被消磨得干干净净。

血泪教训:基因检测不是普通消费

这次事件给我上了沉重的一课。基因检测和买化妆品不一样,它关乎最核心的生命隐私。但现在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有些公司连基础实验室都没有,把样本外包给三流机构检测,出了问题消费者根本追溯无门。 我现在悔的,就是当初被"限时优惠"冲昏头脑,没有认真考察机构资质。那些看似专业的检测报告,可能只是漂亮的模板套数据。更可怕的是,这些基因数据一旦泄露,可能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保险、就业甚至婚恋。

受害用户的自救行动

在一个母婴论坛里,我找到了300多位同样焦虑的受害者。大家自发组建了维权群,有人联系了擅长商业诉讼的律师,有人向隐私专员公署投诉,还有IT背景的爸爸在教大家如何向互联网服务商申请删除缓存数据。 最让我揪心的是群里几位孕妇妈妈,她们在泽拓做了无创DNA产检,现在既拿不到完整报告,又不确定检测结果是否可靠。有位准妈妈哭着发语音:"我好怕假阴性耽误了宝宝..."

行业大地震才刚刚开始

和做投资的朋友聊起这事,他预测泽拓倒闭只是开始。过去五年香港冒出近百家基因检测公司,大多靠烧钱扩张,实际盈利能力存疑。随着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收紧,行业洗牌势必加速。 果然,今天下午就看到另外两家知名机构紧急发布"财务健康声明",简直此地无银三百两。朋友提醒我,接下来要小心那些突然打折促销的机构,很可能是在清仓套现。

我们还能相信科学吗?

深夜躺在床上,我盯着天花板发呆。原本相信科学技术能带来更美好的生活,现在却被商业利益的肮脏游戏打脸。泽拓的案例暴露出一个残酷事实:在资本裹挟下,连最应该严谨的生命科学都可能变成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 手机突然弹出新闻推送:某跨国基因公司宣布收购泽拓部分资产。资本从来不会真正离场,它们只会换个马甲重新开始。而普通人的生命数据,不过是交易桌上的又一个筹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