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新基因化验所资质合法性遭质疑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3
独家爆料:我亲历的香港创新基因化验所资质风波
说真的,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年的老港漂,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某个工作日的下午,握着一份基因检测报告在诊所里浑身发抖。当时那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皱着眉头对我说:"你这个检测结果和公立医院的完全相反啊..."那一刻,我脑子里嗡的一声,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从天价检测套餐开始的故事
三个月前,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创新基因的广告时还觉得挺新奇。"只需一滴血,预知百种病",他们的slogan配上几个成功案例看得我心里直痒痒。特别是看到有位阿姨他们的检测提前发现了乳腺癌风险,我这刚过35岁的人立刻就被戳中了痛点。
记得接待我的销售Lisa穿着笔挺的制服,普通话带着点台湾腔:"我们实验室是香港政府认证的,和美国Mayo Clinic都有合作呢。"她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资质证书,我这种外行根本分不清真假。最重要的是,她说现在有新春特惠,原价28800港币的全套检测只要18800。
抽血那天的不寻常细节
约在铜锣湾的诊所抽血时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本该无菌的操作台上放着开封过的棉签,那个自称护士的姑娘连手套都没戴。当我质疑时,她笑着解释:"香港医疗规范不一样的啦,我们都是这样操作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就该掉头就走。
等报告的四周里,我每天都能收到他们发来的"基因小知识",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推送反而让我越来越相信这是个正规机构。直到拿到那份标着"肝癌高风险"的报告时,我的整个世界都塌了——我爷爷就是得这个病走的啊!
两家医院三个医生给出的惊天反转
在养和医院复诊时,林医生看着我的报告直摇头:"这份检测连基本的基因位点都测错了。"他建议我去港大医学院再做次权威检测。结果出来后我哭得妆都花了——所谓的"高风险基因"我根本就没携带!
更气人的是,后来我找律师查证才发现,他们挂在墙上的"ISO认证"早就过期两年,所谓的美国合作实验室根本查无此地。我去理论时,之前热情似火的Lisa突然变得冷若冰霜:"检测本来就有误差率的,合同第38条写得很清楚。"
深扒这家化验所的资本游戏
在记者朋友的帮助下,我发现了更恶心的事。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居然在开曼群岛,香港只是他们的"运营中心"。更可怕的是医疗论坛里早有同行爆料,他们用的检测设备是深圳山寨厂贴牌的,成本不到200港币。
我见过他们CEO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那个梳着油头的男人口若悬河地说要"造福香港市民"。可现在我的床头还放着抗焦虑药,就因为他们的一句"高风险",我差点把准备了十年的购房基金都拿去买了天价抗癌套餐。
那些和我一样的受害者们
在维权群里认识的阿May更惨,她因为假报告做了不必要的预防性手术,现在还在养病。80岁的陈伯被骗走养老金后,儿子不得不从加拿大飞回来报警。我们统计过,光这个500人的群里,涉案金额就超过3000万。
最讽刺的是什么?上个月创新基因还在中环开了新分店,红毯从街头铺到街尾。我站在马路对面,看着那些面带焦虑走进去的市民,仿佛看到了三个月前的自己。
香港医疗监管的灰色地带
卫生署的朋友私下告诉我,香港对基因检测的监管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只要不用来做亲子鉴定,这类商业检测基本上是个三不管地带。"就像当年的优才移民,"他叹气说,"总是要等出大事才会有人管。"
现在每天早上一睁眼,我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维权群的消息。我们整理了二十多份假报告,联系了七家媒体,甚至有人自费去找国际认证机构做设备鉴定。但三个月过去了,那家化验所的广告仍然铺天盖地。
我的血泪教训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会对当初那个刷手机的自己大喊: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正经医生不会在社交平台搞限时折扣,真正的医疗创新也不需要雇佣网红来推广。
我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不只是为了讨个公道。昨天路过尖沙咀,又看到他们新的广告牌——这次主打的是"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夕阳下那个笑容灿烂的小女孩照片,看得我脊背发凉。在香港这座法治社会,到底还有多少家庭要成为下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