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因检测精准预测胎儿性别引热议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3
当我看到那条新闻时,震惊得差点打翻咖啡杯
今天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刷着手机新闻,突然跳出来一条——《香港基因检测精准预测胎儿性别引热议》。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有点纳闷:这有什么好热议的?直到我点开详情,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一名准妈妈(现在已经怀孕16周),我对这类新闻特别敏感。记得刚怀上的时候,老公就开玩笑说"要不我们也去做个基因检测看看男女?"当时我还以为他在逗我,但现在看来,这事已经在香港那边闹得沸沸扬扬。
香港医院的这项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项技术叫"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需要抽取孕妇的少量血液,就能分析胎儿游离DNA。最神奇的是,据说准确率高达99%!
天啊,这比传统B超不知道准了多少倍。我表姐去年怀孕,做B超时医生说是女孩,结果生出来是个带把的,全家人连买好的粉红色婴儿服都来不及换。
但是,这项技术的价格并不便宜,一次检测要8000-10000港币。说实话,这钱都够买辆不错的婴儿车了。不过据我了解,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花这个钱,就为了提前知道宝宝性别。
我找到了三位亲身经历者聊了聊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朋友介绍联系了三位在香港做过这项检测的准妈妈。她们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
第一位是李太太,她怀孕9周就做了检测。"我们纯粹是好奇,"她笑着说,"但我老公等不及看性别,知道是女孩后立刻在淘宝上下单了一堆粉色小裙子。"
第二位张女士的故事则有些沉重。"我37岁才怀上头胎,医生说是高龄产妇,做这个主要是查染色体异常,"她告诉我,"结果发现是个健康的女宝宝,我心里的大石头才算放下。"
第三位王小姐的情况最特殊。"我们家族有个罕见的遗传病,传男不传女,"她压低声音说,"检测后确认是女孩,全家人喜极而泣。"
这项技术的另一面:争议与伦理
但随着深入了解,我发现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这项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有报道说,某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会因为检测出女孩而选择流产。
我的闺蜜小美就给我讲了个让人心疼的故事:她同事的邻居专门去香港做了这检查,发现是女孩后立刻做了人工流产,然后又怀,又是女孩...如此反复四次,终于等来一个男孩。
香港的家庭计划指导会已经发出警告:胎儿性别检测不应该成为性别选择的手段。但说实话,面对这么高的准确率和便捷性,要怎么管控确实是个难题。
我和老公的午夜长谈
这些故事让我辗转难眠。昨晚关灯后,我和老公聊到深夜。
"要不咱们也去做一个?"老公问,"反正现在去香港很方便。"
我却犹豫了:"知道得太早真的好吗?我担心自己会不自觉地开始区别对待。现在每次胎动,我都在想象各种各样可能的孩子,多美好啊。"
老公沉默了一会,突然笑了:"也对,就当抽盲盒了。只要健康,男女都行。"
技术发展的双刃剑
现在冷静下来想想,基因检测技术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如何应用它。这项技术本来是为了检测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病,胎儿性别预测只是附带功能。但现实往往是,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被用来满足最原始的欲望。
我咨询了香港大学的一位医学伦理专家,他告诉我:"科技进步永远跑在伦理规范前面。目前香港的法律还处于灰色地带,既没有明确禁止,也没有完善监管。"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部科幻电影,里面说过一句话:"知识本身没有善恶,善恶在于人如何使用这些知识。"
作为孕妇,我的最终决定
经过这一番思考和讨论,我和老公达成一致:不去做这个检测了。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是觉得有些事情,保持点神秘感反而更美好。
就像拆礼物一样,当医生在产房里说"恭喜,是个健康的..."那一刻的惊喜,是多么珍贵的体验啊。
不过我必须承认,每次路过母婴店时,看着那些可爱的小衣服,我还是会忍不住想:"如果是个小姑娘,我就要买那条小草莓裙子;如果是男孩,那套小恐龙的也不错..."
也许这就是当妈妈的乐趣吧,在未知中憧憬,在期待中等待。无论男孩女孩,重要的是能够健康快乐地来到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