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物科技企业杰特基因宣布终止运营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3
杰特基因倒闭了,我的梦想也碎了
今早打开邮箱,那封是"关于杰特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终止运营的通知"邮件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作为一个在杰特基因工作了五年的老员工,我盯着屏幕愣了好久,直到手机闹钟第三次响起才回过神来。
洗手间里,看着镜子里熬夜加班留下的黑眼圈,突然觉得无比讽刺。我们团队上周还在为B轮融资加班加点准备材料,市场部的同事还开玩笑说融资成功后要买个投影仪在办公室看世界杯。现在想想,那天晚上11点的烧烤,大概是我们的"散伙饭"了。
生物科技行业的冬天来得太突然
办公室里比往常安静得多,平时闹腾的市场部小李红着眼睛在收拾东西。CEO张总亲自来安抚我们时,这个曾经在路演台上侃侃而谈的中年男人显得特别憔悴:"公司账上真的没钱了,投资方临时撤资,我们...很抱歉。"
我们这家专注肿瘤早期诊断试剂研发的公司,曾是香港科技园里的明星企业。三年前A轮融资时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个下着大雨却阳光灿烂的日子——媒体报道说我们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本土生物科技企业",我们团队十几个人挤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开香槟,香槟泡沫溅到了培养皿上都笑成一团。
融资寒冬下,科学家的努力不值钱
财务小王的电脑屏幕还亮着,上面是过去18个月我们的烧钱图表。搞科研真的太烧钱了!一套基因测序仪就要上百万,更别说那些进口试剂。为了让实验室多运转一个月,张总上个月把车都卖了...
我负责的肿瘤早筛项目已经进入临床二期了,数据特别好。上周三的组会上,我们还在热烈讨论要在哪个医学期刊发表成果。现在那些珍贵的数据,可能永远都会躺在硬盘里不见天日了。
实验室的刘博士都快六十了,今早佝偻着背把她的白色实验服叠得整整齐齐放进包里。她说:"我在哈佛做完博士后就没打过工,这是第一次失业...挺新鲜。"说完自己先笑了,但笑着笑着就转过身去擦眼镜。
遣散日的人情冷暖
人事总监Lisa挨个办公室发解约协议,小姑娘说话时都不敢看我们眼睛。按香港劳工法能拿到的赔偿不算差,但想到要重新找工作,我的胃就开始抽痛。
最让我破防的是看到研发部的小年轻阿杰蹲在楼梯间哭。这个刚毕业的港大高材生放弃了海外offer来我们这拿微薄薪水,就图能参与"改变世界的项目"。现在他女朋友正在闹分手,因为付不起他们租的公寓下季度的租金。
中午几个同事凑钱点了一次外卖,叉烧饭吃到嘴里都没滋味。IT部门的阿强突然说:"其实...我上个月就知道公司不行了,服务器续费都是我垫的钱。"我们才知道为了给大家发工资,管理层私下借了不少钱。
我们的研究,会不会就从此消失了
下午收拾东西时,我犹豫了好久要不要把那盆养了三年的绿萝带走。这株植物见证了实验室无数个通宵的夜晚,也听到过我们为某个实验突破发出的欢呼。
市场部Vivian正在清理她的抽屉:"这些宣传册还印着'香港科技创新标杆企业'呢..."她突然就开始撕那些铜版纸,撕着撕着又停下来,把碎片一张张抚平。
最让人揪心的是实验室。那些价值连城的样本要被销毁时,负责实验的小林死活不同意。是保安主管老李来硬拖他走的,这个从不流泪的东北大汉边走边嘟囔:"造孽啊..."
临走前一个打卡
晚上七点半,我一个离开公司。刷卡时突然想到五年前入职那天,也是这个打卡机,新员工培训时我还搞不清该按哪个手指。
电梯里遇到同样晚走的CEO张总,他西装革履但眼底布满血丝,怀里抱着个纸箱。我俩谁都没按楼层,就这样沉默地到了一楼。临别时他突然说:"小陈,对不住...真的对不住。"
走出科技园大门时,我鬼使神差地回头望了望。13楼那个亮着"JetGene"标志的窗户还亮着灯,可能是保洁在打扫吧。我想起上个月加班到凌晨三点,看着窗外维港的灯火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我们的产品上市就能救很多人了..."
创业不只是媒体的闪光灯
回家的地铁上刷到科技新闻,某个内地AI公司又融资几亿美元。我关掉手机时手都在抖——在生物医药这个赛道,我们这样踏踏实实做研发的公司怎么就活不下去了?
家门口遇到房东太太,她还笑着问我疫苗研发得怎么样了。上楼后我坐在黑暗中发呆,脑子里回放着张总今天的眼神,那种疲惫和不甘,应该每个创业者都能懂。
后记:生物医药从业者的宿命?
洗漱时看到洗手台上杰特基因五周年纪念的马克杯,logo已经有些褪色。我突然想起入职培训时HR说的话:"在生物医药行业,要么改变世界,要么默默死去。"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朋友圈里前同事们开始转发求职信息。有猎头私信我开价很高,但要我去新加坡工作。枕头有点湿,可能是今晚风太大了吧。
凌晨三点,我爬起来打开电脑,把项目资料备份到移动硬盘。那些图表和曲线里,藏着我们团队五年的青春,也藏着可能挽救成千上万癌症患者的希望。窗外飘着细雨,香港永远灯火通明,而我忽然明白,在商业与科学的夹缝中,理想主义者总要经历这样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