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企业卓华基因宣布停业关闭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5
从辉煌到落幕:一位卓华基因老员工的独白
今天收拾办公桌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那个印着"卓华基因五周年庆典"的马克杯。杯子碎了,我的心也跟着碎了。十二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创业团队如今只剩下满地的文件碎片和空荡荡的实验室。作为第一批入职的老员工,我见证了卓华从创业初期的小办公室,到成为香港生物科技明星企业的全过程。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局。
那个充满希望的起点
2012年的香港科技园,我们十几个年轻人挤在不到100平米的实验室里。CEO张教授总爱开玩笑说我们是"基因界的敢死队",每天工作16小时是家常便饭。记得第一次成功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时,整个团队抱在一起又叫又跳,隔壁办公室的同事以为我们疯了。
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有个同事为了等实验结果直接睡在实验室三天;财务小姐姐怀孕七个月还在陪我们加班到凌晨。现在想想,正是这种近乎疯狂的热情,让卓华在三年内就做到了香港市场份额第一。
登上行业巅峰的时刻
2018年绝对是我们最高光的时刻。在香港交易所敲钟那天,我穿着不太合身的西装站在后排,看着CEO的手激动得发抖。上市首日股价暴涨47%,我们的癌症早筛技术还被《自然》杂志专题报道。
公司迅速扩张到300多人,在铜锣湾租了整整两层高档写字楼。我的工位从角落的折叠桌搬到了靠窗的独立隔间,实验室设备全部换成了国际顶级品牌。那时候我天真地以为,好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
暗流涌动的转折点
2020年的疫情本该是我们的机遇——基因检测需求暴增,但危机也悄至。董事会开始要求每个季度必须实现30%的增长,研发部门被逼着缩短产品周期。记得有个重要的肿瘤筛查项目,明明还需要6个月验证期,却被强行推向市场。
最让我痛心的是质量控制部门的裁员。40多岁的老陈是港大医学院毕业的博士,在公司干了8年,走的时候默默把他十几本实验笔记都留了下来。后来听说他去开出租车了,这件事让我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大厦将倾的前兆
去年开始,公司氛围变得越来越怪。茶水间的咖啡机坏了三个月没人修,年度体检突然取消,连厕纸都变成了最便宜的那种。最离谱的是上个月发工资竟然晚了五天,这在上市企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财务部的学妹偷偷告诉我,公司账上现金只够撑两个月了。我们几个老员工私下还在互相打气,说不定能等到新一轮融资。直到上周看到CEO在会议室红着眼眶出来,我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的告别时刻
今天早上的人力资源会议只用了15分钟。赔偿方案比法定标准还低20%,但没人提出异议——大家都太累了。我帮忙收拾实验室时,看到2014年团建的照片还贴在墙上,照片里那个比着胜利手势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有了白头发。
下班前我绕到前台,把公司logo拍了下来。这个曾经让我们骄傲的标志,明天就会被工人拆掉。走出大厦时保安老李说:"杨先生,以后要保重啊。"这个跟我要了十年烟的老头子,第一次对我用敬称。
站在十字路口的思考
回望这十二年,最遗憾的不是公司倒闭,而是我们逐渐忘记了初心。当股东回报变成唯一目标,当严谨的科学精神让位于财务报表,失败其实早已注定。这两天接到不少猎头电话,但我想先休息一段时间。
前几天面试了家创业公司,办公地点居然就在我们当年的旧科技园。看着那些满脸胶原蛋白的年轻人,我仿佛看到了十二年前的自己。也许这就是香港的商业生态吧——有人离场,就有人入场。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故事会如何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