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机构香港泽托基因宣布结束运营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2
震惊!香港泽托基因突然倒下,我们的健康数据何去何从?
昨天深夜,一则消息在医疗科技圈炸开了锅——成立6年的基因检测机构香港泽托基因突然发布公告宣布结束运营。这个消息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让众多曾经信赖他们的用户慌了神。小张就是其中之一,他看着柜子里那份标注着"乳腺癌高风险"的报告单,手指不自觉地发抖:"当初花了半个月工资做的检测,现在连报告真伪都无从验证了......"
作为香港本土最早涉足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基因检测机构之一,泽托基因曾以"香港制造"的精专形象收获大量拥趸。他们的"祖源+健康"套餐一度是小红书上的网红产品,不少内地游客特意赴港就为了体验其号称"达到临床级精准度"的服务。如今官网突然变成冰冷的停业公告,公司电话永远占线,这戏剧性的转折让很多老用户直呼"像被背叛了一样"。
从风口跌落的探路者:辉煌与困境并存的发展轨迹
翻开香港泽托基因的发展史,简直就是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的缩影。2017年成立时正值全球基因检测风口,他们抓住香港国际化的地利,引进欧美最新技术,很快在亚太区打开市场。笔者采访到前技术总监林博士(化名),他回忆起全盛时期眼含泪光:"我们实验室每周要处理2000多份样本,日本和新加坡的客户专门飞来采样。"
但隐患早已埋下。随着内地基因检测机构的崛起,华大基因等巨头以价格战迅速占领市场。知情人士透露,泽托基因去年就已出现现金流问题,"他们太执着于高端定位,当竞争对手把全基因组检测压到千元以下时,泽托还坚持着2980港币的定价"。更致命的是疫情后香港旅游业的萧条,直接切断了他们最重要的客源——内地中产消费者。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宣布结束运营前两周,公司还在社交媒体推广"618限时优惠"。这种"突然死亡"式的关停,让业内人士质疑其商业道德的同時,也暴露出基因检测行业普遍存在的重营销轻研发问题。
你的基因数据会消失吗?用户最该警惕的三件事
比起公司倒闭本身,更让人揪心的是那些已经交付的敏感数据。笔者尝试联系泽托基因未果后,咨询了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得到的回复令人不安:"若机构进入清算程序,用户数据可能作为资产被处置。"这意味着我们的基因密码——这个比银行卡密码重要万倍的信息,很可能被摆上债权人的谈判桌。
对此,生物科技律师李颖提出三点紧急建议:立即保存所有检测报告电子版;检查当初的知情同意书,重点查看关于"机构终止服务"的条款;最重要的是警惕后续可能出现的"数据迁移"通知,"千万不要轻易授权第三方机构接管你的数据"。近期就有诈骗分子冒充倒闭企业,以"数据托管"名义套取用户生物信息。
在这场基因检测机构倒闭风波中,最讽刺的莫过于检测报告里那句"本结果终身有效"的承诺。当技术先锋沦为商业牺牲品,留下的是成千上万份"不知该信还是不信"的生命密码。或许这场闹剧最大的启示是:在基因这个关乎终极隐私的领域,选择机构时不该只看宣传话术,更要考量其长期生存能力。
后基因检测时代:我们还需要怎样的健康承诺?
站在香港铜锣湾泽托基因已经拉下卷帘门的采样中心前,26岁的瑜伽教练阿琳给我看了她手机里保存的检测报告截图。"知道有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基因后,我戒了熬夜开始学冥想。"她苦笑着划动屏幕,"现在反而更焦虑了,既担心预测不准白改变了生活方式,又害怕预测太准......"
这场倒闭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因检测行业光鲜外表下的诸多裂痕。笔者调研发现,目前香港仍正常运营的12家基因检测机构中,有5家近两年没有更新技术白皮书。某投行分析师坦言:"这个行业正经历寒冬,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结束运营的公告。"当资本开始退潮,或许正是我们重新思考的时刻:这些握着我们生命密码的公司,究竟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深夜的维多利亚港依然灯火璀璨,而香港基因检测行业的一个时代已经落幕。但故事远未结束——在红磡某栋写字楼里,几位泽托基因前员工正在筹备新项目。负责人悄悄告诉我,他们正在开发"去中心化基因存储"方案,"下次,用户的基因数据将只属于用户自己"。这或许暗示着,这场风波最终催生的,可能是更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健康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