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检测中心预约

香港Zentrogene突然停业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4

当我走进Zentrogene的大门,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记得上周三那天,阳光很好,像往常一样刷卡走进Zentrogene大楼的玻璃门。走廊里的咖啡机还在冒着热气,前台Jenny还笑着跟我打招呼。可谁知道,这竟然是我一次以员工的身份走进这扇门。 下午3点,全公司突然被召集到大会议室。CEO走进来的时候,脸色比我们做基因检测的报告单还要苍白。"非常遗憾地通知各位..."他的声音在发抖。我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右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衬衫下摆。

"公司即刻停止运营"——这句话像基因突变一样突然

我记得很清楚,坐在我隔壁的化验室主管Lisa当场就哭了。她在这里工作了11年,从大学毕业就扎进了实验室。我们组的实习生阿Kim完全懵了,手里还攥着早上没喝完的奶茶,塑料杯被捏得咔咔作响。 保安开始挨个工位监督我们收拾东西。研发部王博士瘫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幕上未完成的测序数据发呆。我看见他用手指反复摩挲着键盘,那台陪他熬过无数个深夜的研究设备。

突然失业的打工人:我的"基因"在颤抖

收拾完办公桌,我站在公司门口等电梯,整个人都是麻的。手机开始疯狂震动,同行群里的消息炸了锅。有猎头在打听内幕的,有竞争对手来挖角的,更多的是和我们一样的震惊与不安。 "你们公司的检测报告我客户上周才收到,这算什么事?"做保险经纪的老同学发来语音,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是啊,那些交了钱等报告的客户怎么办?那些存在液氮罐里的样本怎么办?

行业内人人自危:疫情红利后的基因检测寒冬

晚上和几个前同事约在茶餐厅,平时热闹的微信群现在改名叫"Zentrogene难民营"。市场部的May说,她下午就收到三家猎头电话,但开的薪水都比原来低20%。 "听说上个月就有供应商在追债了..."实验室的老黄猛灌了一口啤酒,"疫情时我们加班加到爆,谁能想到现在连遣散费都悬。" 桌上突然沉默。我突然想起上季度动员会上,领导还说过要冲击港股IPO。现在想想,那些漂亮的数据报表,会不会也是某种"基因修饰"后的产物?

被滞留的检测样本:比失业更让人揪心的事

第二天起床,发现朋友圈被刷屏了。有客户发长文控诉,付了1.8万做癌症基因检测,现在报告拿不到,样本也要不回来。底下最扎心的评论是:"我们家人的DNA数据会不会被转卖?" 我突然想起实验室那几台-80℃的冰箱,里面冻着上千份样本。现在公司断电了怎么办?那些等着基因检测结果做治疗决策的病人怎么办?我的胃开始绞痛。

前同事们的众生相:有人转行卖保险,有人还在坚守

一周后,"难民营"群里的画风开始分化。销售总监转了保险经纪,天天在群里发招募广告。化验室的几个同事组团去了私立医院,薪资砍了三分之一。最惨的是财务部阿玲,刚供完楼花就失业,现在天天在各个劳动部门奔走。 而我,收到了3个面试邀请。每次HR问起离职原因,我都得强撑微笑解释公司"突发状况"。有次面试官直接说:"哦,就是那家跑路的基因公司啊..."我攥着简历的手指都发白了。

行业地震的余波:谁会是下一个Zentrogene?

这几天和业内朋友聊天,才知道水下早暗流涌动。某上市基因公司开始变卖设备,某外资巨头悄悄裁掉了三成销售。最讽刺的是,就在Zentrogene倒闭前两周,行业峰会还在大谈"精准医疗的黄金十年"。 我翻出手机里去年年会照片,背景板上"基因科技改变人类未来"的标语现在看起来格外刺眼。或许这个行业就像我们检测的DNA链,表面看起来完美双螺旋,实际上藏着无数可能突变的位点。

拿着一个月的工资条,我读懂了更多

昨天终于收到银行短信,一笔薪水到账了,但没有承诺的赔偿金。财务部的老同事偷偷告诉我,这笔钱是几个管理层自掏腰包凑的。我看着工资条上被扣掉的强积金,突然意识到:在资本面前,科技的光环原来如此脆弱。 深夜睡不着,翻出工牌看了很久。那张照片里的我,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比耶,眼神里全是相信"改变世界"的天真。现在终于懂了,在商业和科学的碰撞里,最先被改变的可能只是打工人的命运。

一个行业倒下时,没有一份工作是安全的

现在每次路过科学园,都会下意识望一眼曾经的办公室。那栋玻璃幕墙大楼依然光鲜,听说已经有新公司准备入驻了。楼下的保安认出了我,叹气说:"最近这样的事见多了。" 回家路上刷到新闻,又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开始拖欠工资。评论区有人说:"这些高科技公司都是泡沫。"我想反驳,却想起Lisa师姐转行前哭红着眼睛说:"我们做的可是救命的检测啊..." 站在地铁站台等车,突然发现广告牌换成了某基因检测新贵的宣传。硕大的广告词写着"预见未来,掌控人生"。我苦笑了一下,连我们这些做基因检测的都预见不到自己公司的倒闭,普通人又能掌控什么呢? 列车进站的风掀起我的衣角,就像三个月前公司年会上,老板激情演讲时PPT翻页的动画效果。当时全场鼓掌,没人想到故事的结局会是这样潦草收场。走进车厢的瞬间,我默默退出了那个已经改了三次群名的前同事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