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家医院提供性别检测服务受关注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2
我的性别检测之旅:在香港医院的亲身体验
当我躺在香港那家知名私立医院的检查床上时,冰凉的凝胶涂上我的小腹,我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病号服。这是我和肚子里宝宝第一次"正式见面",那个被称为"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小试管里,装的不仅是我的血液样本,更是一个可能改变整个家庭走向的重要答案 - 孩子的性别。
去年闺蜜在茶餐厅哭得眼线都花了的场景突然闪回脑海。"我老公说如果是女孩就直接打掉"她当时抽泣着说。虽然香港法律禁止性别选择性堕胎,但据我所知,一些家庭会"医疗理由"绕开监管。这个念头让我突然感到一阵反胃。
诊室里的十字路口
"20分钟后就能知道结果。"护士笑着递给我的不是普通的检查报告,而像是一张命运判决书。等候区里坐着五六对准父母,有人捧着咖啡谈笑风生,有人盯着地板不停看表。角落里那对听着像是内地口音的夫妇正在小声争执:"如果是女儿我们还能去深圳..."
医院墙上的宣传海报写着"科技赋予父母知情权",但看着诊室门口"禁止拍照"的警示牌和络绎不绝的内地游客,我突然意识到,在这座医疗水平顶尖的城市里,性别检测早已不只是医学检查那么简单。据香港妇产科学院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向内地孕妇提供的性别鉴定服务增长了近三倍。
等待结果的20分钟
手机突然震动,是老家微信群炸开了锅。二婶连发三条语音:"检查结果出来没有?你大伯说如果是男孩他包红包!"丈夫的手机也在响,婆婆发来的"生男生女特征对照表"赫然在目。我们相视苦笑,想起上周婆婆特意从潮州寄来的"转胎丸"——那些号称能改变胎儿性别的中药丸子,此刻还躺在我们家垃圾桶里。
诊室电视正在播放新闻,立法会议员正言辞激烈地讨论是否应该限制早期性别披露。画面切换到深圳某医院门口,黄牛举着"香港性别鉴定一条龙"的牌子招揽生意。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家医院要安排心理辅导师常驻检测中心——科技跑得太快时,人心可能还停在原地。
那个改变一切的电话
"王太太,您要现在知道性别吗?"医生拿着报告单的样子像拿着潘多拉魔盒。在点头的瞬间,我发现自己手心全是汗。当听到"是个健康的..."时,所有预设的焦虑突然变得可笑——那些关于要买粉色还是蓝色的纠结,那些担心公婆脸色的失眠夜,在听见宝宝心跳声的刹那统统化为乌有。
返程时经过医院的遗传咨询室,看见一对夫妻红着眼眶走出来。后来才知道他们检测出胎儿患有遗传病,正在讨论终止妊娠。这个插曲让我突然清醒:性别检测原本是为了预防性连锁遗传病,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满足成年人心愿的工具?
检测之后的真相
当晚家族群里,大伯发来一句"没关系,下一胎努力"让我彻底爆发。我上传了胎儿的B超照片写道:"无论男女,这都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令人意外的是,几个常年潜水的亲戚纷纷点赞,表姐私信我说她当年也经历过同样的压力。
现在每次路过中环那些标榜"美国技术,当日出结果"的诊所,看着里面排队的人群,我都会想起那个改变观念的下午。香港玛丽医院的一位产科主任曾说:"每个胎儿都有权被期待,而不是被筛选。"走过这段旅程才真正明白,当科技让我们有能力选择生命属性时,或许最需要检测的,反而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