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检测中心预约

香港基因检测中心泽特鲁金宣布终止运营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3

震惊!陪伴我们十年的香港基因检测中心泽特鲁金突然宣布关门

说实话,今天早上刷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的手都在发抖。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上周才刚刚在泽特鲁金做了产前基因检测,现在却收到邮件通知说公司要终止运营,检测报告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十年老字号说没就没了?这感觉就像是突然被告知家门口开了十几年的早餐店明天就要消失一样,心里空落落的。

一纸公告引发的行业地震

"经董事会决议,香港基因检测中心泽特鲁金将于2023年12月31日正式终止运营服务。"这条短短三行的公告在官网上静悄悄地挂着,却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炸开了锅。作为一个医学记者,我立刻给他们的PR部门打电话,却总是提示"您拨打的号码暂时无人接听"。 更让我心塞的是,上个月我还采访过他们的技术总监张博士,当时他还雄心勃勃地跟我描述明年的新项目规划。"我们要引进最先进的第三代测序技术",这句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谁能想到转眼间就要人去楼空?

那些年泽特鲁金带给我们的感动

记得2018年采访过一位李女士,她在泽特鲁金的癌症易感基因检测中发现自己携带了BRCA1突变。及时进行预防性手术后,她躲过了可能发生的卵巢癌。"这笔检测费救了我的命",说这话时她眼里泛着泪光。 还有去年报道的那对双胞胎父母,泽特鲁金的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终于如愿以偿生下健康的宝宝。看着妈妈抱着两个孩子的那张照片,我当时就觉得,这就是基因检测最温暖的意义。 现在想想,这些温馨故事背后的检测机构即将不复存在,鼻子有点发酸。

用户的焦虑与困惑

"我花了2万港币做的全基因组检测,报告还没出来呢!"在泽特鲁金用户自发组建的维权群里,王小姐的这条消息后面跟着三个大哭的表情。 群里消息不断刷新:有人担心预付的检测费打水漂,有人焦虑自己的基因数据去向,还有准妈妈害怕产前诊断要重新排队检测。最揪心的是那些癌症患者,他们可能因此耽误治疗方案的制定。 我私信了几位用户,其中陈先生的话特别扎心:"这些报告关系到我们家的健康规划,现在就像拿着张作废的彩票,既不敢扔又没法兑奖。"

业内人士的唏嘘

约到香港医疗检测协会的张理事长喝下午茶时,他连叹了三口气。"泽特鲁金的技术实力是顶尖的,他们做出的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检测一直被当作行业金标准。" 放下茶杯,他压低声音告诉我:"听说去年开始资金链就出问题了,新融资一直谈不下来。谁能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隔壁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插话:"现在基因检测赛道太卷了,定价战打得大家都没钱赚。泽特鲁金坚持不用劣质试剂已经很难得了。"

办公楼的一瞥

今天下午我特意去了趟他们位于九龙湾的办公室。透过玻璃门能看到里面还有零星几个员工在收拾文件,前台那个标志性的DNA双螺旋雕塑已经被打包。 碰到在市场部工作5年的林小姐抱着纸箱出来,她红着眼圈说:"最舍不得那些老客户,有人从我们开业就在这做体检,现在要一个个通知他们,心里特别难受。" 保安告诉我,这两天来了不少老用户专程来道别,有位70多岁的老教授还执意要跟每位工作人员握手致谢。

数据安全成为最大隐忧

港岛某IT公司的技术总监刘先生给我算了一笔账:泽特鲁金至少拥有10万份基因数据,按照黑市价格,这些数据价值可能超过5亿港币。 "就怕仓促停业导致数据管理出现漏洞,"他皱着眉头说,"基因数据一旦泄露就是一辈子的事,改密码都没用。" 我注意到公告里只说会"依法处理用户数据",但具体怎么处理?会不会转让?这些关键信息都语焉不详。

员工的一班岗

前员工联系到还在职的技术员阿明,他苦笑着说现在每天工作12小时处理善后。"我们组已经连续加班两周了,就为了把手头300多份检测报告全部完成。" 最让他心痛的是那些先进设备。"这些测序仪每台都值上百万,现在只能当二手卖。有些定制试剂过期就只能报废,看着真心疼。" 说到下家时他明显哽咽:"35岁搞技术的年纪,突然失业...老婆刚怀上二胎啊。"

老客户的集体记忆

在Facebook的老客户群里,大家自发开始分享与泽特鲁金的故事。有人贴出2015年第一次做检测的收据,有人晒出用检测报告说服家人做体检的聊天记录。 最触动我的是Danny发的照片:他6岁女儿举着"感谢泽特鲁金"的蜡笔画。因为新生儿筛查及时发现了罕见代谢病,现在小姑娘能跑能跳完全看不出病容。 翻着这些帖子,突然意识到一家企业的价值从来不只是营收数字,更是这些融入生命的温暖连结。

行业洗牌下的思考

晚上约了三位医疗投资人吃饭,话题自然离不开这事。穿着Polo衫的陈总直言:"现在行业就像10年前的共享单车,谁都觉得自己能笑到。" 做VC的Luna说得更犀利:"很多机构把基因检测当流量生意做,殊不知医疗服务的核心是信任积累。泽特鲁金坚持十年不做过度营销,反而被资本嫌弃增长慢。" 临走时,从业二十年的老李拍了拍我肩膀:"记住啊小朋友,医疗行业跑得快不重要,跑得远才要紧。"

告别的另一种开始

深夜整理采访笔记时,收到泽特鲁金张博士的回复邮件。这位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写道:"虽然很遗憾没能走到但十年来我们推动的基因检测科普、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永远不会消失。" 他特别提到一个细节:公司一周,所有管理层自愿停薪确保员工补偿金到位。"这才是我最骄傲的'检测报告',"邮件这样写道。 合上电脑走到窗前,维多利亚港的灯光依然璀璨。忽然想起采访过的那个在泽特鲁金找到骨髓配型的白血病女孩说过的话:"每个生命密码的解读,都是黑暗里点起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