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准妈妈热衷验血查胎儿性别引发社会热议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2
一位准妈妈的自述:香港掀起"性别鉴定热潮",我该不该加入?
一纸验血报告,牵动多少父母心
上周五,当我攥着那张薄薄的化验单从诊所出来时,手心里全是汗。身旁的丈夫突然指着马路对面说:"你看那家母婴店的蓝色衣服多可爱",而我盯着报告单上"Y染色体阳性"的字样,脑海中却闪过婆婆那句"要是女孩就早点调养身体准备下一胎"。站在人来人往的铜锣湾街头,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原来一根抽血管里盛着的不只是血液样本,还有整个家族沉甸甸的期待。
诊所里的众生相
在旺角某私立医院的候诊区,我遇到31岁的银行职员林太太。她撩起袖子露出手臂上五六个未消退的针眼:"这是第三家诊所了,前两次结果不同..."话音未落就被护士叫号打断。隔壁座位穿着GUCCI孕妇装的女士正用手机计算预产期:"要是属龙的男孩就完美了"。走廊墙上"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的警示牌下,贴着某化验所"准确率99.9%"的广告单张,墨迹新鲜得能蹭脏手指。
2800元港币的重量
我家楼下的茶餐厅老板阿强听说我要做检测,递来冻柠茶时压低声音:"我老婆去年验了四次,每次结果都是女娃..."他擦杯子的手突然停住,"后来我们想通了,就当2800块买张六合彩呗"。这话让我想起诊所收银台前那位坚持要开发票的孕妇,她把收据折成小方块塞进钱包时嘟囔着:"总要留个凭证,万一是错的..."
传统观念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婆婆得知我们自费检测后,特地从元朗送来一罐腐乳。"现在科技真是了不起",她边摆弄佛珠边感慨,"我们那会儿要等接生婆拍屁股才知道"。当晚家族群里炸出二十多条语音,三姑的60秒长消息里夹杂着"开枝散叶"和"试管双胞胎"的字眼。丈夫默默退出群聊时,我下意识摸了摸肚皮——这里的生命还没一颗芒果大,却已经掀起阵阵风暴。
诊所医生的叹息
给我做检查的张医生脱下白大褂后,在诊所后巷抽烟时说了实话:"昨天有个孕妇拿到报告直接预约人流..."他弹烟灰的手势很熟练,"其实7周检测的假阳性率有0.8%"。此刻我才注意到他办公室墙上"生命无价"的十字绣已经褪色,边角还留着去年圣诞装饰的胶印。
社交媒体上的隐秘战场
深夜喂猫时刷到小红书"接男宝"的超话,发现同预产期的J小姐发了检测仪器的开箱视频。评论区里有人分享"翻盘秘诀",也有人冷嘲"2023年还搞重男轻女"。手指悬在点赞按钮上方,突然弹出一条新私信:"姐妹要不要拼团验血?五人八折。"配图是某个深圳口岸的美容院招牌。
当数据成为枷锁
闺蜜阿May的遭遇让我后背发凉。她去年根据早期检测准备了一屋子粉色用品,结果分娩时助产士喊出"是个男孩"的瞬间,她丈夫脱口而出的竟是"会不会抱错了"。现在她两岁的儿子玩洋娃娃时,总会引发新一轮家庭辩论。"你知道吗",有次在维园遛娃时她苦笑道,"那串基因数据成了全家的心结"。
十字路口的抉择
今早孕吐时,电视正在报道某议员提出"严禁非医学性别筛查"的议案。窗外飘来街市鱼贩的吆喝声,楼上学琴的孩子反复弹错同一个音符。我摸着微微隆起的腹部,突然想起检测前夜丈夫的梦话:"无论是牛仔还是裙装,我们都要买迪士尼年票..."桌角压着明天复查的预约单,墨水滴在"知情同意书"签名处,晕染成一个小小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