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因检测公司Zentrogene宣布终止运营业务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3
惊爆!香港基因检测巨头Zentrogene突然官宣停运,用户心碎发问:我的数据去哪了?
当Zentrogene香港基因检测公司在官网上挂出那则冷冰冰的「终止运营业务」公告时,整个医疗科技圈炸开了锅。这个曾用「一滴血预知未来疾病」的创新品牌,现在留给用户的只剩下一连串问号。小王盯着手机里两年前花5888元做的全套基因检测报告,指甲不自觉地抠进掌心——报告上标注的「乳腺癌高风险」提示,原本应该在今年9月进行二次复查,但Zentrogene客服热线已成空号。「就像突然被医生丢在半路」,她在社交媒体上的控诉帖不到半天就收获300+共鸣。这场猝不及防的「科技大逃亡」背后,不仅是香港基因检测行业重新洗牌的信号,更暴露出基因数据这个「数字生命」保管权的致命漏洞。
Zentrogene闪电解散刺痛了谁?用户隐私恐成「无主孤魂」
翻看Zentrogene香港公司那篇「终止运营业务」声明,法律用语的严密包裹下藏着细思极恐的真相:所有未到期的检测套餐即时作废,用户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可能面临不可逆清除。而比起金钱损失,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那些已被Zentrogene获取的基因密码——你的祖源图谱、癌症易感基因、药物代谢数据,这些比身份证更私密的「生命源代码」,此刻正躺在某台即将格式化服务器里。
「当初选择Zentrogene就是看中香港医疗数据的严格管控」北京用户林小姐展示着APP里突然灰掉的「健康预警」功能,她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检测记录现在成了一串乱码。根据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规定,企业停运需对生物数据进行脱敏或移交,但Zentrogene的公告对此只字未提。当记者佯装投资者拨打其年报上的联系电话时,听筒里漫长的忙音仿佛在嘲弄着那些曾在检测舱里虔诚张开口腔的用户们。
基因赛道的残酷物语:当科技狂飙遇上资本寒冬
在Zentrogene宣布终止运营业务的同一天,香港科技园某栋玻璃幕墙大厦里,工程师们正沉默地收拾着贴有「全基因组测序仪」标签的设备。透过知情人士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到,那些曾让Zentrogene引以为傲的Illumina测序平台,现在就像被拔掉插管的病人。「其实三月就开始拖欠试剂货款了」,一位前员工透露,这个号称「用数据改写生命剧本」的明星企业,最终倒在香港疫情后最冷的资本冬天。
翻看Zentrogene的融资历史会发现戏剧性转折:2021年B轮融资时CEO还在大谈「每年服务百万家庭」的愿景,而最新财报显示其营销费用竟是研发投入的3倍。这恰好折射出香港基因检测行业的畸形生态——当23andMe用科研合作构建护城河时,本地玩家们还在用「检测套餐买一送一」的内卷打法自相残杀。业内人士预估,随着Zentrogene的退场,香港将至少有5家同类公司面临生死抉择。
你的基因数据应该比口红更值得投资
在某红书上,Zentrogene暴雷话题下的热帖暴露出荒诞对比:年轻人愿意花半小时比对各平台美妆小样价格,却在选购基因检测服务时草率得像抽盲盒。医学专家指出,Zentrogene事件最重要启示是消费者必须建立「基因资产」意识——当你把决定生命质量的原始数据交给机构时,至少该查清三个问题:数据存储是否符合GDPR标准?破产清算时谁接管生物样本?检测使用的试剂盒是否FDA认证?
值得玩味的是,在Zentrogene宣布终止运营业务后,其官网的「用户协议」页面访问量暴增17倍。那些曾经被直接点击「我已阅读」的条款细则里,其实早有伏笔:「本公司有权单方面修改服务条款」的霸王条款,在第八章用小字标注得清清楚楚。这给所有热衷于健康科技的年轻人上了沉重一课:在数字时代,你的基因不仅写在染色体里,还写在那些没人细读的用户协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