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因检测公司Zentrogene宣布停止营运
作者:如愿宝贝
时间:
浏览:7
香港基因检测公司Zentrogene宣布停止营运:一个科技梦的终结
“我们尽力了”——一封来自Zentrogene前员工的告别信
今天早上打开邮箱的时候,我的手一直在发抖。那封写着《重要通知》的邮件就静静地躺在收件箱里,我知道,这可能是我们所有人最不想看到的消息 —— Zentrogene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经过董事会慎重考虑,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读到这行字的时候,我的视线已经模糊了。三年了,我把人生最宝贵的三年给了这家公司,从最初几个人挤在科学园的小办公室里熬夜优化检测流程,到后来搬进上环明亮宽敞的办公室...这些记忆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回。
Jenny在我们的小群组里发了一连串哭泣的emoji,Mark只回了一句:"Fk 2024"。是啊,这个开年真的太糟了,经济寒冬下,又一家科技公司倒下了。
梦想开始的地方:从“香港的23andMe”说起
2019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走进Zentrogene的办公室。创始人Alex眼睛里闪着真诚的光芒:"我们想做亚洲最好的基因检测公司,比23andMe更懂亚洲人的基因。"那一刻我相信了,我们都相信了。
记得第一次见到我们的检测设备时,我像个孩子一样兴奋。那些能读取人类遗传密码的精密仪器,代表着最前沿的生命科技。"知道吗?以后每个人都能我们了解自己的基因秘密。"Alex常常这样说。
最初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充满希望。我们挨个给诊所和医院打电话推荐服务,在社交媒体上科普基因检测知识,甚至周末去健康展位发传单。慢慢地,口碑起来了,业务开始增长,最风光的时候我们一个月能做上千例检测。
当梦想遇到现实:市场寒冬下的挣扎
转折发生在2022年下半年。经济大环境变差,人们开始捂紧钱包。"7000块的基因检测?等经济好点再说吧。"越来越多潜在客户这样回复我们。
办公室的气氛开始变得压抑。每周的销售会议从"我们又拿下哪家诊所"变成了"为什么这周数字又下滑了"。市场部的Sarah有天红着眼睛来上班,说了句"刚被XX医疗集团放鸽子"就趴在桌上哭了。
管理层尝试了各种办法:降价促销、开发平价产品线、甚至寻求转型做宠物基因检测。但资金链的压力就像一个不断收紧的绞索...上个月,我第一次听说公司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
的告别:收拾的不只是办公桌
今天回公司收拾东西时,整个办公区静得可怕。Jenny正在小心翼翼地把团队照片从墙上取下来,Mark把他获得的"最佳销售"奖杯装进了纸箱。
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还留着很多回忆:第一版产品手册的草稿、客户的感谢信、去年圣诞party上的合影...拿起来又放下,只带走了一个印着公司logo的马克杯。
财务部的同事给大家发辞退证明和的工资单时,Alex站在门口对着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没能带大家走到。"我看见这个从来不在员工面前示弱的硬汉,眼眶红得像要滴血。
行业寒冬中的思考:谁会是下一个?
走出写字楼时,天空飘着细雨。手机弹出新闻推送:"香港2023年已有8家生物科技公司结业..."这个数字让人心寒。
等车的时候遇到同楼另一家健康科技公司的COO,他苦笑着问我:"听说你们...?"我点点头,他叹了口气:"我们也在裁员,可能撑不过第二季度。"
经济不景气、融资困难、市场需求萎缩...这些词在商业媒体上看起来轻飘飘的,但落在每个创业者头上,都是一座山。
未来在哪里:一个前Zentrogene员工的迷茫
回到家,我把那个马克杯洗干净放在书架上。老婆问我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说真的,我不知道。
35岁,在科技行业不算年轻了。LinkedIn上有猎头问我考不考虑上海的工作,但女儿才刚上小学...昨晚收到前同事信息,说有两家同行也在裁员,暂时不招人。
或许该考虑转型?朋友说保险业永远缺人,培训期还有补贴...可每次看到书架上那个马克杯,心里就揪着疼。十年的生物科技行业经验,真的要这样画上句号吗?
给香港科创的一些话:请不要让梦想死去
Alex在我们的聚餐上说:"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够好,只是生不逢时。"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刻在我心里。
香港有着亚洲顶尖的科研人才和医疗资源,但为什么留不住科技公司?租金高、人才贵、市场小...这些问题我们说过太多次了。但今天,作为一个即将失去工作的普通人,我只想问:香港究竟想不想要本土科创企业?
希望我们的故事能给行业一些警示。Zentrogene不会是我职业生涯的终点,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在商业的世界里,光有好的技术远远不够。
感谢所有曾经信任过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那些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健康风险而及时干预的人,那些找到远方亲人的家庭...你们的故事才是Zentrogene最珍贵的遗产。